您好!欢迎访问门窗网!

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实验)

热门资讯 10℃ 0
别再让植物生长调节剂当“背锅侠”!科学理性认识它

一提到植物生长调节剂,很多消费者会联想到“爆炸”西瓜、“顶花带刺”黄瓜、“无籽”葡萄、“膨大剂”猕猴桃等传闻,并一度对这些农产品产生排斥和恐慌,担心会对人体有害,更有甚者会将其与“避孕药”“儿童性早熟”相关联,谈之色变。

其实,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公众存在着不少的误解,因为一些以讹传讹的谣言,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屡屡在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充当了“背锅侠”的角色。

植物生长调节剂真的像传闻中那么可怕吗?它和植物激素、动物激素是一回事儿吗?农业生产中必须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吗?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农产品安全吗?今天,我们就请专家来揭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面纱,科学地认识它们的前世今生、是非功过。

专家视点

科学理性认识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从种到收都离不开生长调控,在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每一种果蔬里,都离不开植物内源激素,它们天然存在于植物中并发挥着作用。

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简称植调剂)则是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而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又叫植物外源激素,它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促进早熟、延长保鲜等功能,正确使用不仅能保障农作物稳产、改善农产品品质,而且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使农业生产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现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特殊投入品。比如,香蕉使用乙烯利催熟、棉花使用噻苯隆脱叶等,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典型范例。

况且,每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的问世,都必须遵循国家《农药管理条例》,只有效果好、对人畜安全且环境友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最终被批准登记、生产、销售。

那么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激素又是什么关系呢?

别再让植物生长调节剂当“背锅侠”!科学理性认识它

首先,植调剂和植物激素都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功效,但植物激素是植物体自身产生的,自然存在的;植调剂是外源性物质,可人工合成或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从生物体中直接提取。如赤霉素既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植物内源激素,又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或人工合成等方法产生,在需要时用于多种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此外,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绝不能混为一谈!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动物激素是由动物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通过特异性靶标蛋白识别发挥作用。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和靶标蛋白都截然不同,就像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钥匙与锁不匹配,当然也就无法打开。

一般而言,植物激素无法在动物体内发挥作用,动物激素也无法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也就当然不能用于种植业生产。所以道理很简单,避孕药属于动物激素,在植物中没有受体,如何起作用?说避孕药刺激形成“顶花带刺”黄瓜,其实是无稽之谈。

另外,影响农产品外观形态、感官风味及营养品质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界丰富的变异、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品种,年份间气候条件的差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只是可能的因素之一。所以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科学合理应用,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绝不是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万恶之源。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客观认识,理性评价,科学应用,不能再让植物生长调节剂蒙冤。希望大家少一些“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无奈,多一份“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从容。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王强 宋雯

小产品有大功用

植调剂多次助力农业技术革新

世界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起源于上世纪20~30年代使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等,来促进植物扦插生根。

此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发展迅速,先后将其应用于促进无籽果实形成、防止洋葱和马铃薯等贮藏期间发芽、防止番茄和苹果落花落果、防止大白菜贮藏脱帮等。我国在这方面也进展很快,特别是在大田作物上的应用有多项是世界领先的。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曾出现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赤霉素的热潮,使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扩大到大田作物。如在水稻杂交育种中解决了父母本花期不遇、包茎影响授粉和制种产量等问题,至今每年应用面积约为100万亩左右。

20世纪70年代以后,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大田作物生产应用,在经济有效地解决生产难题中显示了常规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得到迅速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代表性工作有:20世纪70年代,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针对棉花晚熟严重的问题,于1973年开始应用植调剂促进晚期棉铃早熟的研究,建立了棉花应用乙烯利催熟技术,迄今每年应用约300万亩左右。该技术是大面积应用植调剂主动控制作物生长发育的成功范例,更是一次作物管理观念更新的尝试。

别再让植物生长调节剂当“背锅侠”!科学理性认识它

从1980年开始,北京农业大学用更经济的新方法合成了植物生长延缓剂甲哌鎓,成功地解决了棉花徒长问题,增产增效改善品质的效果显著。每年推广面积约占总植棉面积的80%以上,被列为建国后中国棉花栽培领域三大技术变革之首。

1984年,江苏农药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功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开发了多效唑控制连作晚稻秧苗徒长技术,被列为“八五”科技成果推广重点项目,1993年应用面积达700多万亩。但研究发现,多效唑的应用存在残留和残效问题,在小麦等旱地作物上更为突出。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研发了甲多微乳剂、甲烯微乳剂,克服了多效唑应用的缺陷,抗逆防倒增产效果稳定,每年推广应用1000万亩左右。

999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进行了胺鲜酯在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上的应用研究,开发了相关制剂产品,并建立了应用技术。其中玉米专用调节剂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每年的应用面积约1500万亩左右。此外,油菜素甾醇类物质(BR)、氯吡脲(CPPU)和S-诱抗素(天然脱落酸、S-ABA)的工业化生产,推动了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几种代表性植调剂应用技术

葡萄用氯吡脲保果壮果

别再让植物生长调节剂当“背锅侠”!科学理性认识它

葡萄受气候、品种及栽培管理等条件影响较大。如部分品种花期遇低温阴雨或突然高温,影响授粉受精,常会造成葡萄坐果率偏低。部分巨峰系和三倍体无核品种,自然坐果率较低,需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坐果率、膨大幼果,增加产量、提高商品性。应用技术成熟,生产中往往复配赤霉酸一起用效果更佳,并能减轻单剂使用产生的副作用。

以巨峰葡萄为例:一般葡萄谢花后5天左右,可用氯吡脲1~3mg/L+赤霉酸4~8mg/L浸或喷果穗进行保果处理,间隔10天左右(谢花后15天左右)氯吡脲5~10mg/L+赤霉酸8~16mg/L浸或喷果穗膨果处理。注意不同葡萄品种使用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切忌盲目使用。

果蔬用甲基环丙烯保鲜

乙烯可以加速果蔬花卉衰老、腐败,1-甲基环丙烯(简称1-MCP)是目前发现的最优良的乙烯抑制剂,可以起到延缓衰老、延长贮藏期和货架期等保鲜作用。1-MCP具有用量低、高效、安全性高等特点,适用于苹果、猕猴桃、西兰花、山竹、火龙果等乙烯敏感型的果蔬保鲜,已在欧盟、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

1-MCP保鲜剂处理显著抑制苹果贮藏期间及贮后货架期间呼吸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和果实衰老,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无影响。1-MCP处理的猕猴桃显著抑制果皮和果肉叶绿素的降解,有效防止果肉褐变;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抑制果实可滴定酸、Vc含量的下降。低温贮藏至第80天,果实好果率达96.67%。

1-MCP保鲜属气体熏蒸保鲜,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整库处理,二是单箱批量处理。整库处理具体使用是:在苹果、猕猴桃等入库完成后,按照苹果使用1ppm、猕猴桃使用0.5ppm~0.75ppm的剂量进行整库熏蒸处理24~36小时。单箱批量处理方法是,果蔬装箱封箱前每箱放入1包固体粉末保鲜剂即可,使用方便。

马铃薯用甲哌鎓控旺增产

近几年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连作障碍、土传性病害加重,再加上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会使马铃薯出苗不齐,膨大期茎叶徒长,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薯块膨大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合理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在马铃薯的现蕾期—谢花末期,使用10%的甲哌鎓可溶粉剂166.7mg/L进行叶面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施一次(亩用药液量30kg)。可以控制茎叶的疯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叶片合成的营养向地下块茎转移,减少地上茎叶对营养的消耗,增加块茎干物质积累,达到增产、改善品质、提高商品薯率的目的。

该技术成熟,在多个马铃薯主产区均有使用,用药后,马铃薯薯块均匀,大薯率高,增产显著,安全性高。注意在用药时,尽量复配高钾的叶肥同时使用,以促进薯块的膨大,增加薯块干物质和淀粉含量。

中国猕猴桃产业网(www.51qiyiguo.com),采用“互联网+产业”方式,以武功猕猴桃为中心,辐射全国猕猴桃上下游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全国单品产业上下游聚焦中心。 提供猕猴桃种植,加工,销售产业生态供应链的信息服务,带动产业在线升级。

每个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很多或大或小的坎坷与曲折。大到考试,工作,婚姻,小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会充满各种不顺。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旦倒霉的时候,连喝水都塞牙。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坎坷和屈折,有些人抱怨连天,灰心丧气,有些人却积极乐观,反而能从坎坷和曲折中发现很多人生乐趣。

其实,人活着就是活一种心态。心态好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心态好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坎坷和曲折,反而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和美好。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如何面对生活不顺的小诗,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的下一句是什么(应怜屐齿印苍苔下一句是什么古诗)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