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3823889

官方客服电话

悲鸣飞蛾的样本

门窗网2024-03-01 01:44:40217

七夕夜雨,清晨秋凉已经颇浓。一阵秋雨一阵凉,秋天果然真的的来了。其实凉亦未必是秋的全部,最能描摹秋的意境的,是昆虫们那种如泣如诉、忧伤绝望的悲鸣。这情景,从古至今一脉相通。记忆中,家乡有几种最为熟悉的昆虫,亦是诗人笔下的常客。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秋夜昆虫鸣叫,把秋意写得十足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这是贾岛诗中的蟋蟀,他以独特的视角,描写出客居他乡的游子凄冷苦寂的感受,对故乡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蟋蟀是一种非常善于打斗的昆虫,从古至今不少人重金以购,精心豢养,以此博赌。其上品者,传值可至几万、十几万,可谓“豪虫”。但是诗文之中的蟋蟀,往往以穷途末路者的悲剧角色出现。清代范姝的《闻蟋蟀有感》云:秋声听不得,况尔发哀闻。游子他乡泪,空闺此夜心。已怜装阁静,还虑塞亘深。萧瑟西风紧,行看霜雪侵。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秋夜昆虫鸣叫,把秋意写得十足

蝉也是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昆虫,秋蝉之词赋则比比皆是。唐代陆畅的《闻早蝉》: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亦是抒发乡愁离恨之作。同样的蝉鸣,在不同的季节,给人的感受不同;在相同的季节,不同的人,闻之也会有不同的心境。在我们家乡,蝉被称为“知了”,谐音之意即什么都知道,从来就是作为骄傲自大的寓言主角出现在大家视野里的。不知何故,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笔下,它就成了品行高洁的代表。虞世南就有一首很有名的咏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就是以蝉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操。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秋夜昆虫鸣叫,把秋意写得十足

蝈蝈,学名叫螽斯。螽斯出现在诗文中的寓意,与其它的秋虫大不一样,简直是一派喜气洋洋的节奏。最有名的是诗经上那首《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全诗一唱三叹,表达的都是多子多福的喜悦之情。看来,这个昆虫是有些来头的,产生与春秋时代的《诗经》中,多处有它的身影,而且寓意还都很不错。蝈蝈的鸣声,往往是激昂而欢快的,即使在暮秋,亦不显露丝毫哀婉,难怪悲秋诗中很少有它的声音。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秋夜昆虫鸣叫,把秋意写得十足

蚂蚱,说白了就是蝗虫,这家伙臭名昭著,害人不浅,即使风雅温文的诗人,笔下的蚂蚱也多是穷凶极恶的形象。宋代章甫在《分蝗食》一诗是这样描述的:田园政尔无多子,连岁旱荒饥欲死。今年何幸风雨时,岂意蝗虫乃如此。麦秋飞从淮北过,遗子满野何其多。扑灭焚瘗能几何,翼已长如飞蛾。天公生尔为民害,尔如不食焉逃罪。老夫寒饿悲恼缠,分而食之天或怜。随着农业科技的昌明,它们已经不能再如以前般肆虐了,甚至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也算是弃恶从善了。俗话有云,秋后的蚂蚱,蹦不几天了,也很可怜。宋代杨万里有诗云:黄菊花繁依旧臞,牡丹叶落恰如枯。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

本文链接:https://www.menchuangwang.com/post/fff48657.html

阅读更多
在线咨询
手机:18083823889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083823889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083823889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